切勿墮入口頭彈

切勿墮入口頭彈口頭彈是現代許多人的通病。什麼是口頭彈?自以為是生活禪,說得到做不到,拿前人智慧之禪掛於口頭,就是口頭彈。禪,是梵文「禪那」的轉音。意味著佛性本體。一名證悟者,行住坐臥皆是禪,於生活中行禪,生活就是修行,也就是生活禪的真正意義。但現代人滿口都是禪,偏地是禪,已達泛濫地步。祖師們的生活禪,與現代人自以為的「生活禪」,差別有如天地。原因很簡單,一個凡夫的生活與證悟者的生活,何可以比?只是...

切勿墮入口頭彈

口頭彈是現代許多人的通病。

什麼是口頭彈?自以為是生活禪,說得到做不到,拿前人智慧之禪掛於口頭,就是口頭彈。

禪,是梵文「禪那」的轉音。意味著佛性本體。

一名證悟者,行住坐臥皆是禪,於生活中行禪,生活就是修行,也就是生活禪的真正意義。

但現代人滿口都是禪,偏地是禪,已達泛濫地步。祖師們的生活禪,與現代人自以為的「生活禪」,差別有如天地。原因很簡單,一個凡夫的生活與證悟者的生活,何可以比?只是明白前人留下的真理法句,與開悟了這些真理法句,何可以比?

有人拿了一張椅子,坐下:「告訴你,這就是禪!」

有人諷刺那些精進的修持人說:「法本無法,何法可修?」

有人對學佛者說:「眾生皆是佛,何來學佛?」

有人更道:「何必修持?生活就是修行。」

現在有很多書是談日常生活中的行禪,彷彿連一杯水倒翻了也是禪。

生活禪是證悟者的境界,我們只能作為學習理想,而不是自以為實踐。人人都說禪,不代表人人都在行禪。

不會走路,就不要學飛。飛過的人,才知道飛是怎麼回事,才知道高空是什麼。飛過的人來告訴你,你頂多只是明白是怎麼回事,你不能體會的。所以不會飛,就不要說自己在飛,你可以從走、跑開始往「飛」學習。

同理,還未得證,就不要放高空。

許多話都是祖師們留下,給我們的方向。【飛過的人回來告訴我們他的經驗】

但我們沒有證悟,仍是要好好腳踏實地的從有相法開始修。【還沒辦法飛,就要好好從走路開始學】

當有一天,你證得佛性,一切有形法皆不存在,你才可以說行住坐臥都是佛法。【當有一天你能飛了,你可以言飛,你才有資格說高空是什麼】(不要告訴我佛性本來存在,無須去證得,證也無可證)

我姑且把定義放廣,也就是說,口頭禪就是指,某些人常把先聖們的「勝義諦」掛在口中,並且以此自以為實踐。

勝義諦可以說嗎?當然可以,那是很珍貴的。比如說「法本無法」「行住坐臥就是修行」「喝茶就是悟道」「修行?修什麼?」「得道?得什麼道?道本來在,何來得道。」「成什麼佛修什麼佛?世上本無佛。」

掛在口頭沒用,反成不修持的藉口。凡夫皆從有形始修,而入無形,從有相開始,漸入無相,而後無所謂相。古之先賢祖師,無不如此。

也許例子太過平凡,感受不夠深。那麼,得道禪師的呵祖罵佛,你敢嗎?若你真的心中悟到沒有佛沒有法,無佛無法無我等,你在這境界裡,你是能體會的。

我相信沒有人敢真的呵祖罵佛吧,這也不是表面做做樣子就好。我們內心深處仍是有所執,心中有佛有祖,那就不要掛嘴「反正無佛,不必成佛」

這些先人們給的智慧法句,是要我們往這方向走,這是學習理想,不是叫你錯以為什麼都不需要做了。

行住坐臥是不是修行呢?是。

行住坐臥是不是修行呢?不是。

對得證者言,是。對凡夫而言,不是。

因為你辦不到,外表形相一樣,內在卻有天淵之別。

生活禪,必須具備幾個條件,才可以叫生活禪,否則只是學習理想,你不能說你在生活禪。

首先,你必須從有相法修持。

然後,從有相入無相,從俗諦入勝諦。

接著,證悟空性,一切相皆無,什麼也沒有,本來如此,自自然然。

從此,天地是佛法,也不是佛法,行住坐臥是修行,也不是修行。

(從凡夫角度看是佛法,所以都說行住坐臥是修行)

這時,你才可以說,穿鞋子就是修行,拈花就是傳法,微笑就是悟道。

(這是我對生活禪的次第認知,陳健民上師另外又分四種層次)

如果行者具備了這些條件,那麼他可以隨時生活在禪的世界裡。否則,他只是構造出一個虛假的禪,而口頭言禪,身體行禪,而卻不是禪。

忘了從哪看到的一句話,我常想到:「獅子可以跳的地方,兔子不能跟著跳。」不同的根器,有不同的現象,可以先參考我前面寫的一篇《不同的答案》

這可能一棒打翻許多人,因為我看到一些人推薦修行時,另一批人卻說你執著修行。

「生活就是修行」沒錯,好好生活就好,但這是好好做人的修行,是修人道。但禪師們的「生活就是修行」,是指佛法的修行,是悟道。好好生活很重要,也是做人的基本,盡管如此仍不等於佛或道的修行。我認為「生活就是修行」被誤解了。

許多人動不動就搬出佛經的空性等理論。但切記,你沒到那個境界的話,這些都只是理想與指標。你不能以空性解釋你的現象,那會產生問題。你明白空性、懂空性、可以解釋空性,但不是覺悟空性。(這裡空性只是舉一例而已,還有許多無相法,翻開金剛經就有一堆了)

今天看了陳健民上師說的一段話,更印證我的想法。(當然這是我的主觀,若是我錯解就先道個歉)

對於這個,陳健民上師很是感概現在人們對禪的誤解。他在《禪海塔燈》一書,及在噶林邦的口述禪定時,二度提及生活禪。

陳上師在噶林邦的口述節錄如下:

「人人都說禪,並不代表人人懂禪!其實,唐朝五家之後,真實的禪已中斷了,現在只能在只能找到「口頭」禪而已。」

「禪宗之喝茶就和普通修行不同。禪師喝茶並非品茗其香味,他只是享受禪的真理而已。不錯,這些祖師在一切時處中修禪,但是和絕大多數為五毒所縛的凡夫行卻有著天淵之別。」

陳上師把生活禪的次第分四種層次:

「日常生活中的曹洞禪是什麼呢?我頗熟悉於一些曹洞祖師的生活記錄,也知曉他們有能力在每天的生活中來修行。因為:行者在生活中練禪是很精深的。為何這麼說呢?它是如此修的:

一、首先行者得找個禪的入「處」;

二、然後必須從此入「處」出去;

三、在此之後,日常生活中才能起禪用;

四、當一切匯歸於禪的本體時便謂之了,不再有任何功用。」

陳健民上師解釋這四層次:

第一層:禪行者必須從自己的師父獲得證悟,同時自己要相應地證悟,此謂之禪的「入」處,可能會一「入」多年。

第二層:其次,必須從「入處」出去,亦即要放棄對禪的執著。

第三層:當行者可以空手行禪時,他能得到一點禪之用。此時,行者可以在生活中修。

第四層:當他能匯歸於禪的本體中時,一切所行便顯得自然清淨,到此才證得禪的圓覺。

生活禪不是說說就好,依陳上師的定義,至少要達到第三個層次,才能於生活中行禪。因為:

「除非行者已透澈空性昇華,否則他不可能達到上述的第一、二層;那麼,又怎能運行第三層呢?如果行者已證悟空性,也通過上述的前兩層,他不僅隨時活於禪中,也將會獲得神通。若沒有這些徵相,有三個原因可說:行者既未證空性,也未通過前二層,此外行者也不適於日用中行禪。」

以上紅色標記的皆是原文。

關於這四層,我不一定能說中它的真義,但至少我先解釋自己的認知。

第一層:首先行者得找個禪的入「處」:行者必須從明師那裡得法,從而自己證悟。法雖有相,但你不能因為法本無法,就不去學。從凡夫起,就從有形法門學起,再走入無形法門,而後沒有法門。這是禪的「入處」。

第二層:然後必須從此入「處」出去;

之後,你就必須從「入處」出去,也就是有形法都將消失,法本無法,你要放掉法,放掉禪,放掉這些執著。

第三層:在此之後,日常生活中才能起禪用。

此時,才出現生活禪,才能證得生活就是修行、所為皆是佛法的理想。當完成前面兩項時,也就是從有到無的階段,這時你已證得空性。這時就開始出現了真空妙有。

「真空妙有」,各家定義不同,我有我自己的定義。若與某人的解說相同那就是湊巧,若觀念各自不同也別戰我,就當是我的自家之言吧。

我認為,真空就是空性,妙有就是作用(從空性中產生出來的「有」)。禪定先從空入手,但入空後,非永遠墮於空,否則就是陷入頑空,最多只能到無色界天。

頑空的相對而言,是真空。關於這點要以智慧辨識,免入歧途。證得空性之後,非一切空,在真空當中你會有意識,會產生作用,這是妙有。

真空妙有,必有神通,神通也是諸多作用之一(諸多妙「有」之一)。這不是重點,也和一般小通不同,六大神通是包括漏盡通。

於是日常生活中,你本體是佛性,本體產生妙有,產生作用,就成了禪用。也就是日常生活皆是禪,皆是修行,皆是佛法,舉手投足間看似平凡,實不平凡。

陳上師所謂的日常生活中起禪用,簡單就是指:在日常生活、行住坐臥中,你本身的(空性)產生妙有,此妙有就是禪用。所以,生活禪就是,因為你證得真空,而得妙有,所以你的一切所為皆起禪用。

第四層:當一切匯歸於禪的本體時便謂之了,不再有任何功用。

一切都不必說,也不用說。任何行為皆是佛法,任何所為皆是自然清淨,沒有戒律、沒有善惡。(以我們的言語來解釋是這樣,因為佛眼中沒有佛法、清淨、善惡等字眼)

沒有佛法,沒有修行,本來如此,一切本來就是如此,沒什麼特別。(以證悟者的眼光來看是這樣,所有一切本來自然)

其實這根本不能解釋,連佛性空性都不必提,提了皆說不中,不如不說。我這段只是廢話,也只是繞在第四層的邊緣轉來轉去。

大致上是這樣,前段是自己的心得,後段是把陳健民上師的見解偷來引用。

生活就是修行,可能要多思考。若你指的是正常的生活,那沒有大礙,人道的基本,本來就不能失去!但若指的是祖師們所謂生活禪(生活中行禪),這種生活禪可不是掛嘴邊就好。

生活禪是一種理想,行住坐臥皆是修行,是一種學習目標,是個指標。但不能錯把這些當作自己行為的借口。懶得修持就是懶得修持,犯錯就是犯錯,有貪欲就是有貪欲,這並不恥,但不要提什麼本來就沒有佛法,何謂道,本無善惡,三毒就是菩提,痴就是悟。因為這些不能用來印證你自己,但卻是你學習的指標,等你到達了,你再印證自己。

釋尊是佛嗎?是佛,對你而言。(對得證者而言,沒有什麼佛不佛)

有得道這回事嗎?有,對你而言。

有法嗎?有,對你而言。

不要覺得自己不是口頭彈,而是印證禪。(你開悟了,自當別論)

不要自覺根器上佳,與眾不同。凡事有次第,經過了俗諦才有勝諦。(若真的根器好,自當別論)

我還聽說有人自認資質不錯,學佛只想頓悟,學道直接練神還虛。別傻了!

現在,把生活禪當作你要到達的理想,那是無修境界。未證不能言證,更不能言無修。現在,還是腳踏實地的,從有形法開始學吧,從有相入無相,照次第來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