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多餘的財富,時間的代價
- 豐衣足食的情況下,剩下的都是多餘的錢。你得到了那些錢,你會失去時間,你還不如把它換時間。
二、 物質帶來的煩惱與解脫
- 小孩把iphone 摔壞了,把車子弄刮,你很生氣,情緒上來。錢包丟了,心情不好,對家人語氣也變了。若你很有錢,你才不會為了手機打小孩或跟另一半吵。經濟無慮時的煩惱只剩下健康,其它都是自己可解決的,別人討厭你、小孩不聽話,都是你自己要解決的。其實健康也不太怕,現在細胞療法一次500萬起,治療效果很好,但只有上流社會花得起。你每天健身拍照、吃好的、沒負面情緒、保健品用最貴的,還能到處做善事,這樣還短命就是因果了。
三、 行善的標準與人生的取捨
- 這就像你問我會不會幫助流浪狗一樣,這些都是諸多善事的其中之一,我不可能每一個全部都滿足。如果我幫助流浪狗,又有人問會不會幫助非洲兒童。所以我的評判標準是,你這一生到底有多努力做善事,幫助的人多不多,而不是每個都要沾上邊。
- 別人的人生我們管那麼多幹嘛,他過得開心就好啦。我人生理念就是,你願意花那個時間在三觀與你相悖的人身上,為什麼不去幫助流浪漢。所以不需要爭對錯,他比不上其他可憐人重要,你花時間在他身上,有點羞辱了你的時間管理。
四、 面對小人與修行的智慧
- 做為一個真正的善人,你需要樂於付出,對所有人都充滿善意。當你面對困難或挑戰時,請你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無畏的勇氣,因為這是你修行的試煉和機會。我們人生中必有小人,這是跑不掉的,你也不可能去喜歡他。像我就做不到喜歡陷害我的小人,但我可以讓他再也接觸不到我,就摸摸鼻子自認倒霉一次,以后再也不要去執著計較思考這個事情,就忘掉它。我們踩到狗屎,不可能過了幾個月還在計較,你沒有那個美國時間,你有更多重要的事情要做。這是我的心得,與佛法無關,與大家分享。
五、 行善、修法與成聖之路
- 好好的先做人,做成功了就是地神,哪有不成功的事。地神都還沒到,就像有要當呂洞賓那種神仙,不是吃飽了撐著。修了發現挫折所以放棄,那很明顯他就是想當神仙的慾望啊。
- 對於普通人來說,行善助人可能比修法更直觀有用,因為不管你怎麼樣一定有福德。禪定修煉,你的心要變,你要有成就。你的心沒變,就只是努力打坐一輩子,你跟一個練氣功的沒什麼差別,一樣去輪迴。所以一般人我就叫他行善,你是沖著成聖目的來,就修無我無執,你的心要變,如果是這樣你不可能會抱怨這個世界。修法如果成就了就是本尊或神仙,你不具備菩薩的格局如何要成為菩薩,就是一個小氣巴拉的菩薩啊。
- 行善是最快得到神明青睞的,沒有捷徑。如果你遇到流浪漢,你去幫忙他,消耗的是他點數還是你的?你如果能夠讓神明對你特別優待,那是你的本事,也是你表現好,神明願意花費力氣,就像你願意跑去麵包店,買東西給這個流浪漢一樣。很多人這麼問,是以為神明幫助人,就像電視劇那樣,手指輕輕一點你就改變了,哪有這種事?我說的是行善到一個地步,你身上自然會充滿善光,不是那種做一兩件事就想要什麼。我有講過,你必須是大善人,當然你也可以什麼都不做,那也不是沒機會,你就賭有沒有什麼神明經過,一時動了念頭,這也不是不會發生,我們說的都是大概率的正常情況。
- 寫書如果影響很多人,福報很大的。引導一個人向上功德無量,但是阻斷一個人向上可能後果很嚴重。
六、 與神靈溝通的關鍵:相應、感應與持咒
- 如何判斷本尊?你宿世因緣最大、現在主修的那個佛菩薩(一般人稱主神,密教稱作本尊)。你沒法知道的情況下,就看自己最喜歡哪一位,通常第一次見面就心生無上喜悅的就是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知道自己的過去世因緣,當然就不能強求一定要知道了,只能自己觀察推測。同時喜歡兩三位也是有可能的,表示過去世你都有修習過祂們的法門。其它的經典艱澀難懂,看不明白,偏偏遇到他的經典就一點就通,這個也算,你上輩子修過了,這輩子當然很容易通透明瞭。問:請問路大,可以從最早接觸的佛經來判斷嗎?答:不能,因為有些時候因緣沒到,那可能是過五年後才碰到你前世的那位佛菩薩,然後你就會發現到,五年後你接觸到了的,喜愛的程度超過於原本接觸學習的。就跟你遇到真愛一樣,你有可能是第一次就遇上,但也有可能是談幾段感情之後才遇上,這是要看緣分的安排。
- 與經咒相應,是指念了這個經咒都會產生應有的效果。與本尊相應,是指修行心性已經貼近本尊,未來可以成就本尊。麻瓜看不到要怎麼知道有沒有相應?一般我們不會嘗試去知道無形的東西,而且麻瓜才好專心生活,很多以為看到的都被騙了而沾沾自喜。可以把“相應”形容成武俠世界的“練功達到大成”,所以還沒相應的人去唸經,然後就以為神明一定會來幫他,那真的在做夢,但偶爾你還是可以感動到神明的,這叫感應。對,因為你的心性接近菩薩,即使無心也很容易與菩薩相應,關鍵點就是:你到底像不像“祂”?
- 持咒不是萬能,有效都是產生相應的前提,大多數人持咒是改變不了現狀。
- 感知的東西都要再三驗證,因為與客觀現實無關的感知比比皆是,我是這麼看待的。畢竟雖然我有保護自己的能力,但我的時間很有限,如果我對一個靈界現象當真,極有可能在上面花費一些時間,或者影響某個人生決定。
- 本尊相應就是成就本尊分靈,而不是一個被迫轉世的凡人自稱相應。持咒相應那是與咒語相應,並非與本尊相應。
- 一般所謂的觀想是配合修法,觀想本尊加持等等,這種與觀想法相用途不同。觀想法相主要就是為了一心不亂。
- 你修法時念一遍往生咒,超度今天所有食物眾生,之後吃飯前的超度那個才會有效。換句話說,你原本的本尊護法之外,還要有一個神明是專門處理這部分。超度的關鍵是菩薩有沒有來,因為你自己都控制不了你的未來,何況幚別人安排未來。
- 平常每日固定持咒到一個境地,就算不需要神像菩薩也會來,關鍵就是,平時不修,有需要再用,這種就要有做白工的心理準備。
- 有些咒太多人修了,千百年層出不窮的念力積累,已經與佛菩薩長期感應了,現在他就是有用的了,你們找回最早但是現在沒人念的,不一定好。咒語的最初衷目的還是感應觸動到本尊的心,能夠做到這個才是重點。持咒的過程就是:你念了咒語之後產生一個力量,這個力量飄啊飄啊飄,飄到本尊那裡聯繫觸動到本尊的心,本尊內心被你觸動,然後觀察到你,開始給你加持,你才會發現到持咒的力量。你要有這一個過程,所以很多人在相應之前都沒任何感覺,因為他還沒有觸發那個力量。而有些人修到一半偶爾有得到效果,那是因為偶爾觸動到本尊,偶爾又沒有,這種就叫感應,所以感應並不是每次都有。當你與本尊非常貼切,本尊每一次都跟你有緊密的聯繫的時候,這就叫本尊相應。要有緊密聯繫,必須讓本尊認可你,所以你必須要親近祂學習祂,這就是本尊法門。所以持咒的感應和相應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