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熱成就法 (3) – 拙火拳法
《靈熱成就法 (3) – 拙火拳法》 目录 第三篇、拙火拳法1、那洛巴祖师秘传六事体功法2、强升灵热坐功法3、灵热安卧功 《拙火拳法》(一)那洛巴祖师秘传六事体功法一、 转腰法。 两腿跏趺(双盘坐)。双手握金刚拳置于两膝之上。 腰部向左转,扭腰转身,身随腰转,共转三次。腰部向右转,扭腰转身,身随腰转,共转三次。 此法能使脐部诸患消除,且能解开脐轮灵脉之中心结系,使躯体健康,易于生起拙火。二、 旋身…
《靈熱成就法 (3) – 拙火拳法》 目录 第三篇、拙火拳法1、那洛巴祖师秘传六事体功法2、强升灵热坐功法3、灵热安卧功 《拙火拳法》(一)那洛巴祖师秘传六事体功法一、 转腰法。 两腿跏趺(双盘坐)。双手握金刚拳置于两膝之上。 腰部向左转,扭腰转身,身随腰转,共转三次。腰部向右转,扭腰转身,身随腰转,共转三次。 此法能使脐部诸患消除,且能解开脐轮灵脉之中心结系,使躯体健康,易于生起拙火。二、 旋身…
據說是參考自《密宗修真 – 靈熱成就法》,這篇只是用來參考各流派修法。嚴重警告,未得上師灌頂傳授口訣,不得自學。先不說盜法,問題是走火入魔事大。這是氣脈明點的內修法,裡面還有許多心要未公開,需要上師指導。 《靈熱成就法 (1) – 加行》 目录 第一篇、加行1、毗卢七支坐2、九节佛风3、三密加持4、三密相应5、三业清净6、金刚瑜伽母相应 第二篇、正行第一步:拙火定附:辅行之一、单衣过冬 辅行之二、…
【靈熱法目錄】(一) 灵热成就法 灵热成就又称为拙火、忿怒母,类似于印度瑜伽中的孔荼里尼(Kundalini)瑜伽。具体分3部分修习: (1)加行、(2)根本、(3)实验。 (1)加行 分为5段:①观外粗身空 ②观内细身空:即观灵力脉道为空。 ③观身拥护轮:本段分为三:正身、调息、观想。 ④灵息修习:即观灵力脉道 ⑤灵力加持:即祈求上师灵力加持。 (2)根本 分三步:①灵热的发生,②灵热的经验,③…
藏密白教六成就法 (0) – 靈熱法目錄 Read More »
路西法:這是網路上轉貼的,出處不明。僅做參考罷了,有部份圖示還有爭議,如三脉會合處。三脈七輪(圖文解說) 數量多達幾十萬根的精細神經脈,亦稱經絡,是一種能量運輸的通道。這些神經中有十四條較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條:中脈、左脈、右脈,其中中脈尤其重要。 中脈在脊髓內,由脊柱尾部海底輪(會陰穴)直升至頂輪穴。左、中、右三脈的最低交會點均在脊柱骨尾端海底輪處,它是宇宙能量或稱之為靈熱的儲存庫。 人體的…
七支坐法(轉)七支坐法 – 打坐入門三要素(一)一、七支坐法 今天講打坐的姿勢,下一節來後就要自己打坐了。今天也有很多人來後就打坐,不管姿勢對不對,打坐的姿勢在你有氣感起來後比較重要,若你姿勢不對氣就不通,不通就逼著你去校正姿勢。剛開始打坐沒有氣呀!故坐姿不是很重要,先培養丹田成形最重要。 打坐的姿勢,在佛教來講是指七支坐法,「支」者可以講做支撐點,也可以講做重點。支撐點是什麼?是支撐重量的中心,…
中脉修法 (轉) 中脉被藏密称之为“命脉”,“大道脉”,梵语称作啊缚都底,藏语称作“武玛”,“根打玛”,“索索玛”这些名称都表示中脉的重要性和功能,比如“命脉”即表示中脉为一切众生之命根。这里指其重要性而言的;“大道脉”则代表中脉为成佛之捷径,这里是指其功能性而言的;“阿缚都帝”是梵语,意为能产生俱生妙慧;“武玛”是藏密的称呼,有成就之母的意思,“根打玛”是藏语对中脉的另一种称呼,意为能生一切功德…
双盘速成三摩地密功 请大家站好,双脚分开,与肩等宽,双目垂帘,呼吸自然。双膝微曲,含胸拔背。肩放松,腋微空,两臂自然下垂,提肛收腹。舒展两眉头上方,由心灵深处生起的喜悦一直浸润到整个面部。 全身开始做上下有规律的震颤(2分钟)。 炊复自然松静站立状。 第一节: 双脚与肩等宽站立,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提肚收腹,双手胸前合十,两膝微曲,以尾闾为中心,逆时针左右划圆36圈。再顺时针左右划圆36圈。 第二…
藏密睡功睡功: 如果要出体就要对幻觉有正确的认识时,但是出体本来是没有什么危险,但是自己把自己吓出问题了就太不值得了,多了解些东西,可以从中受益匪浅。来本吧的可以炼一下佛道藏密睡功炼法,因为人类日夜操劳,身心疲惫,而主要主要以睡眠来恢复体力和精神,当精神疲乏或工作劳顿时,放下身心,倒头睡去。一觉醒来,如游华池,神恬气畅,身心安逸,顿觉神清气爽,睡中静养功效由此可见一般。而内炼者,更因身心相依而睡,…
密宗气功阿字观修炼法 阿字观修炼秘法 阿字月*观亦称阿字观秘法,是藏密气功中的一种潜能激发法。功法简单易学,不出偏差,每练一遍只须 15 分钟,功效显著,可迅速改善人体状况,激发潜能,可使习者头脑愈加灵活,获得超人的记忆力。 修阿字观,首行须准备一挂图,长宽各 40 公分,上画阿字 (梵文) 月*、莲花,这就是“本尊”。是用来观想,且含有特殊含义的图像。通过对其观想,起到由静入定,定中生慧之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