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在打坐

入定的方法:怎麼入定?兩種新手實修方法,照著做就能進入定境

教你入定的方法!新手怎麼入定?有兩種實修法:「本尊合一觀」與「內在空靈境」,步驟清晰、當下可用。不壓念頭,而是學會面對內心考驗、全然接納並升華。真正入定,是動中能定,亂中能安。

很多人問:「我坐了半小時,腦子還是停不下來,到底怎麼入定?」

其實,入定的方法並不是「強迫自己不想」,而是「知道怎麼安住」。

這裡分享兩種真正實用的入定的方法——「本尊合一觀」與「內在空靈境」

它們路徑不同,但目標一致:讓你從「被念頭拉著跑」,轉為「站在念頭之上看風景」

入定通常安排在「持咒完、觀想完」之後。若你正在修持儀軌,這個環節就是定力扎根的關鍵時刻。

修行人在打坐

入定的方法之一:本尊合一觀

這是密法中相應力最強的入定方式,核心只有一句:「你就是本尊,本尊就是你

(一) 本尊合一

先持咒、再觀想,最後才進入本尊合一觀。

觀想本尊從前方緩緩移到你的頭頂,從頂輪進入中脈,一路沉落,直至與你身心融合。

當本尊與你合為一體時——

你的臉、你的身體、你的呼吸,全是本尊的樣子;

你的能量與祂的能量,如光與光交融,再無分別。

開始擁有祂的心性,擁有祂的想法,擁有祂的感受,你開始擁有祂的眼界,而看待身邊所有的事物。

這是一個快速相應的方法,少了這環不是不能相應,而是要付更多努力。


(二) 本尊內觀

多數人一開始無法立刻入深定,會有雜念、思緒翻湧。

這時,別壓制它,切換身份:把自己當成本尊,以祂的角度,重新看自己的生活——

「若我是本尊,坐在這個身體裡,我會如何看待這份壓力?我會如何回應這個人的無理?

我的慈悲,會怎麼流動?我的智慧,會怎麼選擇?」

你會發現:煩惱還在,但「我」變小了;焦慮還在,但心變寬了。——這就是最落地的「以觀入定」。


(三) 進入定境

當思緒漸平,一種溫潤的寧靜自然升起。

這時請記住:不要貪戀

一念「啊!我入定了!」,定境即破。

真正的定,是清醒的放鬆——像天空容納雲來雲去,不迎,不拒,只是如實面對。


(四) 動靜雙運

入定不是「永遠無念」,而是:念起時能覺,覺時能轉,轉時能安

雜念與清明,本是一體兩面;動與靜,如呼吸般自然交替。

你練的,是「在風浪中站穩」的能力。


(五) 出定觀想

入定要計時,用計時器。當計時結束,「叮」的一聲響起——觀想本尊從你頂輪輕柔升起,回到虛空中,安靜地看著你。

你帶著本尊的慈悲與清晰,走進接下來生活中的每一刻。


入定的方法之二:內在空靈境(禪宗心法)

如果你偏好無相、無依的路徑,這條更直接:不靠外相,只向內潛——回到自己的深海

(一) 全身放鬆

從頭頂開始,像卸下盔甲般,一寸寸放鬆:

→ 頭部、頸部

→ 雙肩、雙手

→ 胸口、腰腹

→ 雙腿、腳底

讓重力接管身體,你只是「允許」。


(二) 感受內心.幻相驟起

放鬆後,不去想,不去追,只是開始聆聽——聽呼吸的潮汐,聽心跳的鼓點,感受身體的每一部份。

聽那更深處,一種無聲的寧靜底噪。

但請注意:當心漸漸沉靜,真正的內在才開始浮現

你會在寧靜中,遇見許多「真實的自己」——那些你平常壓抑的、忽略的、藏起來的:

你的恐懼、你的渴望、你的執念、你的遺憾、你不敢承認的憤怒、你偷偷懷念的人、你對成功的焦慮、對失敗的羞恥……

所有你以為「已經過去了」的,都會在這時悄然湧現。

這不是走火入魔,而是——心的考驗開始了

禪宗稱之為「魔考」,但「魔」從不在外,它只是你內心深處,尚未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的自己

你從當中升華了就叫開悟。如果你從當中被擊敗了、你創傷了、你更痛苦了,那麼就叫被魔考打敗。


(三) 真正的考驗:當寧靜打開深層之門

很多人以為「入定=一片空白」,但禪宗的老實話是:當你越靜,越會遇見那些你一直躲著的自己

當外在噪音沉落,內在的「檔案庫」就自動開啟——你會突然想起十年前那句沒說出口的話;

你會感覺胸口一緊,像被什麼壓著;你會浮現某個人的臉,伴隨一陣酸楚或憤怒;你會冒出一個念頭:「如果當初我……」或是一個欲望:「我其實好想要……」

這些,不是「走火入魔」,而是——你壓抑已久的真實,終於有空間浮上來了

它們可能是:

🔸 你不敢承認的嫉妒

🔸 你羞於啟齒的渴望

🔸 你反覆上演的自我批判

🔸 你對親密的恐懼,或對孤獨的執著

🔸 甚至,一個你以為早已原諒、卻仍在痛的舊事


面對它,就是進步;躲開它,就是崩塌

這時,你有兩種反應:

一、若你一見到這些畫面、情緒,立刻:

→ 指責自己:「我怎麼還在想這個?」

→ 強行壓制:「不該有這種念頭!」

→ 被捲進劇情:開始反覆推演、自責、懊悔……

——你的心就會像被浪打翻的小船,

越掙扎,越沉;越抗拒,越痛。

這,就是所謂的「被魔考擊敗」。不是魔厲害,而是你仍用「逃避」的方式對待自己。

二、你應該怎麼做?你要練習這樣做:

不批判:「哦,這是我的恐懼,它來了。」

不分析:不急著找原因、下結論

不認同:不說「我就是這樣的人」,只說「它正在經過」

全然接受:允許它存在,不趕、不恨、不覺得「不該有」

但接受,不等於認命——

你知道:「它是我此刻的狀態,不是我的終點。」

只是呼吸,陪它待一會兒,像看著烏雲飄過天空——不驅趕,也不跟著飛走。

學會覺察,以及升華。覺察之後才能領悟,覺察不到怎麼領悟。


開悟,是「穿過」,不是「逃離」

所以禪宗說的「開悟」,從來不是「從此沒有煩惱」,而是——當煩惱升起,你不再被它綁架;當考驗現前,你知道:這是我成長的信號

你進步的標誌,不是「心再也不亂」,而是:

→ 亂時,你知道它在亂;

→ 痛時,你敢於靠近它,而不逃;

→ 欲望湧現時,你不罪惡,也不放縱,

 只是看清:「這是渴求,但它不等於我。」

這一份「看清」,就是智慧的種子。

每一次你安住而不崩潰,心,就厚實一分。

這些「湧現」,不是你的失敗,而是心在說:「我準備好了,可以處理這一層了。」

你不需要一次解決所有,只要練習「這一秒,我不逃」——你,就在路上。


(四) 出定:叮的一聲,回到人間

當計時結束(設定換醒您的計時器),「叮」的一聲響起——

「你可以回來了,帶著剛才的看清,回來。」

這聲「叮」,像一盞燈照亮你剛才走過的幽暗小徑。

你帶著更清楚的自己,走回生活。


❓ 入定常見問題 Q&A

Q:我觀想不到本尊的樣子,是不是沒天分?

A:天分不在「畫面多清晰」,而在「意願多真誠」。
開始用「感覺」:溫暖?安定?被守護?
哪怕只有一絲觸感,也是一種觀想上的相應。

Q:入定時會看到光、聽到聲音,要理它嗎?

A:不用理,也不用怕。
它們是心靜下來時浮起的漣漪——
不追、不拒、不解讀,它們自己就會消散。

Q:我一閉眼就想睡,是失敗嗎?

A:不是失敗,是身體在補眠。
試試「微睜眼法」:眼簾垂落45度,保持清醒的放鬆。

Q:每天練多久才有效?

A:5分鐘 × 每天,勝過30分鐘 × 每週一次。
規律,是定力生根的土壤。


融入生活,「若我是本尊」

入定不是為了離開世界,而是為了——以更深的覺察回到生活

當你在煩惱升起時,能停頓一秒,問自己:「此刻,本尊會怎麼呼吸?」(若你是修本尊合一觀)

或者你問自己:「我要怎麼做更好?有方法,我的智慧一定知道。」

若你習慣了,每天需要時,不用儀軌的直接深呼吸入定個5~10分鐘都是收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