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者最新文章-

未分類

公告 – 關於轉載

部落格所有文章皆是我一筆一字寫出來的。 所有文章轉載,可請自轉貼。但必須清楚註明作者與出處。 如此而已。敬謝!路西法筆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14) – 收功 (答問篇)

標題: 打坐入門 (14) – 收功 (答問篇)時間: Thu Oct 4 15:26:42 2007 讀者問題:若練功完沒有耐性花那麼長時間收功,只想快快結束,那要怎辦? 答:想偷懶的話,就做1、9、11項就好,不過有事不能怪我。因為考慮到有些人的體質問題,所以才放上較完整的收功方法,比較安全些。我以前也是偷懶型的挑幾樣來做。但這樣簡化收功快快結束的話,有些人有事,有些人沒事,這與練功過程有沒有...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14) – 收功

打坐初期可能毫無感覺,但當內氣開始運行時,收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以免出現偏差。收功方法多樣,包括按摩丹田、梳頭等,以引氣歸元,維持身心健康。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13) – 坐禪現象「八觸」與分享

標題: 打坐入門 (13) - 坐禪現象「八觸」與分享時間: Fri Sep 28 21:57:38 2007 打坐初期一無所覺,沈悶非常,雜念紛飛,這段時期一定要堅持渡過。到了一定的程度,在坐禪中會發生各種覺受與現象,有好也有不好,在這裡做個分享。 最常見的現象是八觸,所以就先聊八觸。八觸是坐禪中常見的正常現象,即是:「動、癢、冷、熱、輕、重、澀、滑。」 (一)八觸: 1.【動】 坐禪時,有些人...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12) – 入定的方法

標題: 打坐入門 (12) - 入定的方法時間: Wed Sep 19 23:07:13 2007 入定的入手方法有許多,並非指只有某某法最好最佳最正確。各種方法皆依各人根器、習性、性格的不同,而有適合者。 前文介紹的「先數息聽息、後而漸忘」是一法。前文介紹的天台宗的「止觀雙運法」也是一法。現在介紹的這一法其實並不複雜,但是有小難度。不過我想應該也有適合它之人,特此介紹。 總共有四種法門,但不分開...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11) – 天台宗止觀雙運法-3

標題: 打坐入門 (9) - 止觀雙運法-3時間: Wed Sep 19 22:52:05 2007 續上篇的「對治初心麤亂修止觀」中,三種止法、兩種觀法的詳細說明。 坐中修: 一,對治初心粗亂修止觀 【三種止法】(1)修止(2)繫緣守境止(3)體真止 【兩種觀法】(1)對治觀(2)正觀二,對治心沈浮病修止觀三,隨便宜修止觀四,對治定中細心修止觀五,為均齊定慧修止觀 一、對治初心粗亂修止觀。(此為...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10) – 天台宗止觀雙運法-2

標題: 打坐入門 (9) - 天台宗止觀雙運法-2時間: Wed Sep 19 20:55:26 2007 原文:修止觀者有二種:一者於坐中修,二者歷緣對境修。 修止觀法大致有兩種, 第一種是於坐中修。必須坐下來修持,簡單說就是坐禪。第二種是歷緣對境修。意思就是在生活中修持止觀。行者不可能只於坐中定,不入生活。生活中表面上的行住坐臥作語,與內意識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是要時時注意修持的。這當然是離不開...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9) – 天台宗止觀雙運法-1

標題: 打坐入門 (9) - 天台宗止觀雙運法-1時間: Wed Sep 19 20:55:26 2007禪定為千萬法門之根本,無論道家、佛家、儒聖,修持皆從定中起。定中生慧,而入法界,縱使單純的念佛最終也是要求念至坐忘,與佛相應。所以禪定一門,修行者不可廢之。 我盡量把前人的智慧與自己的心得,做一些系統性的說明。 修定有很多種方法,有立斷法、隨念法、觀畫法、止觀雙運、心繫一物法等,這裡介紹的是天...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8) – 數息與聽息

在打坐的初學階段,數息法和聽息法是幫助專注呼吸、清除雜念的重要技巧。透過專心數呼吸或聆聽呼吸,逐漸達到「萬念化一念」的境界,最終自然過渡到忘我無念的狀態,提升心靈的平靜與專注力。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7) – 氣虛者當如何?(答疑篇)

打坐入門教你如何處理氣虛狀況,避免危險動作導致亂子。了解如何轉換自發功到站椿,提高效率並減少修煉時間。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7) – 氣虛者當如何?

本文探討氣虛者在打坐修煉時容易出現不適的原因,提供一套透過練習自發功和大成拳混元樁的系統性方法,迅速補氣強身。透過每日堅持練習,讓內氣充足,改善體弱多病的狀況。
Read More →
坐禪

打坐入門 (6) – 靈動篇

靈動與氣動雖然表面相似,但其本質大異,靈動是在氣動基礎上多了靈的介入,容易引發靈通現象。修行者應慎防靈動,保持自律與正念,以免因心魔干擾而誤入歧途。
Read More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