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道成金剛身——記金剛不壞身的香河老人周鳳臣
“雲何得長壽,金剛不壞身。
複以何因緣,得大堅固力。”
——引《雲何梵》
自古迄今,人類一直追尋著生命的神話——長生不老,永存於世。為此,多少帝王將相、仁人志士苦苦求索,杲杲廢日。然而,一個個夢散影滅。
肉身不壞,出自佛門。最著名的當屬廣東省曲江縣南華寺的六祖惠能禪師和乳源雲門山文偃祖師以及抗日期間被日本間諜渡邊四郎劫去日本的唐代無際禪師肉身像。檢至現代,有1954年5月6日往生的曹洞宗第47代祖師慈航,另有臺北萬聖山海藏寺清嚴和尚、臺北安國寺瀛妙法師,還有安徽九華山雙溪寺大興和尚。他們三位分別於1970年、1973年、1985年圓寂,均遵其囑,封缸或扶坐安藏,爾後,5年、6年、10年啟缸而肉身不腐,且有檀香溢出,那是修行成道。
如今,在河北省香河縣淑陽鎮胡莊子村有一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叫周鳳臣,她於1992年11月24日22時45分在北京長子楊守德家因肺炎所致而逝,世壽88歲。後人們遵照老人生前的交待,沒有對遺體草率處理,也未經任何防腐處理。7個月後,將其送回老家安放在老人1963年親手操辦蓋起來的二間半土房東屋的涼席鋪就的土炕上。時至今日,整整十年,任憑四季流轉,經冬曆夏,自然從容地演化成“金剛琉璃體”。
2002年10月10日上午,我再次走進香河老人故居。經老人次子楊守玉的特准,掀開裏屋門簾,湊近加蓋玻璃罩的老人身旁,仔細端詳,老人的一頭白髮,與三年前所見,又漸變黑,面色也相應趨暗,不過,額頭仍沁出晶瑩的小米粒大小的油珠。老人安祥怡悅,仰臥酣睡,仿佛還在呼吸……
老子曰:“死而不亡者壽。”
香河老人這樣一位很平常的農村婦女,她自然無為,平常成道。
十度春華秋實,3650個日日夜夜,香河老人依然。她究竟留給世上什麼?
遺體自然存放於土炕 十年不腐
神乎?否也
古人言:“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常言道,人死如燈滅。
依佛教觀,人身是膿血包。
香河老人病逝後,1993年7月5日方從北京回到香河故鄉——淑陽鎮胡莊子村。她生於斯,安於斯,死後執意存放於斯。
兩間半土房是她生前堅持蓋起來的。當時家人不解,她說,以後我用得著。事隔30年,她真的享用了。這兩間半土房是正房,不足50平方米,貼西開一道門,進屋半間是伙房,往裏一間是次子楊守玉和老伴的住處,開一道門,再往裏老人住(把東頭),土炕臨南窗。生前她躺在那裏,死後跟活時一樣仍停留在那裏。據朝夕與老人相依的次子和小孫子楊學順講,老人的屍體放在炕上,他們習以為常,不覺得有何異樣。晚上次子楊守玉與老伴住在一牆之隔的也是南炕上。十年來,從無任何改變。
1997年,香河縣裏的一家傢具公司免費為老人的屍體制做了一個平板玻璃罩,留有通氣孔,2000年又安了一個壁式空調。盛夏時,偶而開一會兒。對老人別無特殊安排。
現在回過頭看,還是老人臨終前後一些現象值得探究考證。老人停止呼吸24小時內,體溫一直未下降;24小時後才逐漸降至22攝氏度左右,肢體柔軟;到第5天頭上,指尖顏色變紅,手背和表皮內現出紅色液體,翌日晚,老人小孫子楊學順為奶奶擦臉時,不慎把老人左額頭的皮膚碰破有一角硬幣大小的兩處,不料幾天後,傷口乾燥癒合,留有清晰痕跡;同時,老人身體開始慢慢充氣,成氣囊狀;到第8天,老人皮膚部分破損,並排出大量無異味的血紅色液體,身體充氣漸少,持續了30天,液體排完,身體復原。1993年元旦後,老人身體表面開始出現油性溢出物,6個月後,減弱。現還分泌,春夏量多。
老人死後所有現象,似乎涵蓋著一個人一生全部的信息碼,繼而示現著命終消亡的完整過程。
周鳳臣老人是因急性肺炎病住進醫院治療的。臨終前18天,老人多次出現異常嘔吐,有時喝一口水竟能吐出一碗呈紅色蝌蚪狀的東西和黑色小米粒般的雜物。她入院不到10天,身體基本好轉,不再輸液,開始進食。不過,一改舊習,不再吃熱飯,也不喝熱水。她在9天未進食、未排泄的情況下突然大量排泄,以後每日一次,直至去世。後來又大量咳痰,一咳3個小時,用涼水漱口,持續一晝夜,並要求家人用涼水給她擦身子,然後把清涼油塗在她的手心、腳心、胸口、太陽穴、丹田、人中等部位。此後便不再進食,每天只喝一點涼開水。臨咽氣前,神志很清醒,自己拔掉了氧氣管,對家人平靜地說:“我要睡覺了,不需要它了。”
靜觀慎析香河老人生老病死,死而不腐,十年不變的原因誘理,神秘嘛?竊以為——修行之必然
一生持齋念佛行善事 堅淨不渝
道哉!信耶
法不孤起,仗緣而生。
周鳳臣老人1905年11月2日生於香河縣淑陽鎮東北街(現在的淑陽鎮市場)一大戶人家。她從小由姑母撫養代大,未讀書,20歲時才與胡莊子村楊士傑成婚。雖然她沒有文化,但是自幼隨姑母經常到平谷縣境內的丫鬟山上的道場朝山跪拜有求必應的菩薩化身——王二奶奶,一心一意,從不懈怠。她居家勤儉,為人善良,從容處世,本分做人。38歲時得過一場大病,臥床一個多月,病癒後開始素食,虔心向佛。“文革”中,蒙受屈辱,白天挨批鬥,晚上有人監視。在那等惡劣情勢下,她也不改道心,夜晚關嚴門,仍燒香拜佛,從未間斷過一天。
現在老人合上了眼睛躺在炕上,她的子女依然按照老人生前的樣子,把西方三聖像安放在佛龕裏,仍然每天上香、水果供養。
我在老人安息的小屋裏,只見寶像莊嚴,老人恬然,桌上、炕上,互相照應,相應生輝。自然而然想起省庵大師《勸發菩提心文》:“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則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香河老人生前忍辱負重,得成於忍。艱難地擔起扶老攜小的繁重家務,尤其是丈夫1970年去世後,她寡婦頂門,內外肩承,直到80歲高齡,不慎滑到扭傷左腳,才算歇了下來。可是,那年冬天,老人右手又忽然潰爛,流膿淌血,指甲都脫落了,疼得她徹夜難眠。真是善者耐天磨。後來是她自己用草藥敷治,才慢慢好的。
說起她會治病,那是她年輕時,家裏來了一位出家人,跟人家學的幾招治病救人的驗方。以後,她看誰家大人小孩鬧毛病治不起或者醫院治不了,她便不請自去,以草藥和柳樹枝、車前子、蒼耳、桔皮等,熬點水或碾成面,病人吃了很快就好了,從不收一文錢。
鄉村教師尉成財十分感慨地談起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他當年騎車剛到學校操場下車來,就感覺後腰有一股涼風,回到家便高燒不退,坐不起來。家人請遍縣城名醫,連續兩周打針吃藥,仍不見好轉。萬般無奈,他們找到了老人家,她只給熬點草藥水,喝下不久便好了。他們很納悶,這老人不號脈不抓藥怎麼就治好了呢?那時侯,村裏人誰有病都裝在她心裏,有時你不找,她自來。口裏念道借什麼東西使使,其實,老人是給你瞧病來啦!而且,她隨手抓的藥,不管什麼,吃了就管用。
尋聲救苦,菩薩心腸。周鳳臣老人一生就是這樣樸實善良,道心堅定。到了晚年,仍一絲不苟的堅持每日三餐前供養佛菩薩。她裹小腳,又摔傷過,行走不便,就扶著窗臺、桌子一步一挪地挨到佛前上香,實在動不了,就在床上燃三炷香,喚來小重外孫女,幫她把香獻到佛前。逢人送來新鮮水果、點心,哪怕幾個小棗,老人也要先供佛以後再食用。同時,她持戒茹素更嚴,有時兒女勸老人吃點雞蛋補養一下身子,老人非但不吃,還告誡晚輩:“人要貪吃葷腥,吃一口還一口啊!”
在日常生活中,她要求自己,教育子孫做人要做到:
一、走到天邊口要對著心,心眼兒要放在正地方;
二、遇事多替別人著想,不要光想著自己;
三、受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四、錢財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帶來,死不能帶走,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五、一個人做好事有人知道,做壞事也有人知道,最終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這五句話,雖不是豪言壯語,卻包含大道至理。餘奉贈“因緣殊勝”、“千古佛心”題字,也許應印此心。“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信而不謬。
死後留下千般試問句索解不止
疑者?實矣
早在1985年春天,周鳳臣老人便對四女兒楊秀華說:“我呀,已經修成了,我是個肉身了。”後來幾年裏,她多次向其他女兒、外孫、孫兒們提起或暗示。只是當時未解其意,還以為人老年歲大了,沒把這些話放在心上。
1992年11月,老人在彌留之際,又當著全家人的面說:“我的事大著呢,不但讓香河縣知道,還要讓全中國知道,最後讓全世界都知道。”20多位晚輩家人面面相覷,默默不語。當時,無人能理喻老人話裏的奧妙所在,直到後來發生的一系列事情才恍悟。
香河老人“預知時至,”修證成果。她在停止呼吸前的半個多月時間裏,為自己遺體不腐做了充分的生理和心理準備。從辟穀、嘔吐、排泄、咳嗽到淨口淨身,整個過程有條不紊,讓家人目睹了她的一大特殊功能和在超常環境變化中所閃現的一幕幕化腐朽為神奇、平凡寓偉大的瞬間。
周鳳臣老人身體不腐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有關專家的濃厚興趣,他們一一前來考證,紛紛闡明各自觀點,都予以熱忱關注。
中國人體科學學會原理事長張震寰,生前對保護、研究“香河老人”工作提出具體要求,他1994年1月9日聽取了周鳳臣老人長孫,裝甲兵工程學院的校官楊學強的情況彙報後,曾致函其所在單位領導:“對周鳳臣老人身體變化過程的研究工作意義重大,與21世紀人體科學研究需要突破的前沿密切相關,此項研究也將在國際上引起震動和反響。”
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原局長、毛主席遺體保護專家徐靜教授和北京協和醫院病理學專家劉彤華教授,1993年6月考察老人後認為:老人臨終前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上吐下瀉”、“咳痰”、“體表排液”等,導致身體大量脫水;老人辭世後被置於暖氣邊,室溫高而空氣乾燥,軀體內水分蒸發,二者是造成軀體乾枯的重要原因。
伊曰彼雲,莫衷一是。
1994年4月,北京大學生物學教授陳守良和蔡益鵬作現場考察後發問,老人軀體在自然狀況下不腐的現象值得研究,她是如何杜絕大腸桿菌繁殖這一難題的呢?
航天醫學工程研究院莊祥昌教授覺得,考古界比較熟悉的木乃伊是在特定條件乾燥環境下形成的,而香河老人則未進行任何藥物處理而不腐,當作何解?
中國軍事科學醫學院病理學教授王德文考察後感覺到需要解釋的就是老人的內臟如何能在常溫下保存至今?如今體內到底還有多少含水量?
周鳳臣老人遺體至今不腐,留下肉身演化全過程的科學觀測資料,為我國人體科學研究提供了難得的特異生命演化實例,也為全人類留下了珍貴的遺產。老人所具備的非常規診病治病、特異心靈傳感等一系列人體潛能和超常現象,的確,給新世紀人體科學研究能否突破前沿帶來了光明。
武警總醫院的專家每年進行1—2次醫學觀察,建立檔案記錄,以便深入研究。
研究無止境,學人當競技。雲南中醫學院專家考察老人死後脈動的現象指出:“老人的生物場還在頻頻活動,有力地證明了中醫關於行神一體化的理論,即得氣則生、氣失則死的觀點,這對人體科學的進一步研究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中國科學院牛實為教授從生命科學的角度提出見解,人作為宇宙和地球極端苛刻選擇出的“萬靈之長”,原本具有許多包含自我調控在內的強大功能,但由於後天“能量”的消耗,致使這些功能被大大削弱。香河老人以極小的“物質”消耗,聚集了極大的生命能量。故而,她能如此有序地控制自己的身體演變,實在需要認真研究。
1996年5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青海塔爾寺寺主阿嘉洛桑圖旦活佛,專程來老人故居瞭解情況,北京廣化寺方丈怡學、北京靈光寺演道監院等佛教界人士,對周鳳臣的一生言行及臨終遺言,大加贊許。他們從佛學角度解釋,覺得茹素學佛的人通過坐禪、念佛、觀行等方便法門的不斷修持,身心寧靜,進入禪定,持之以恆,心理和生理就會發生明顯變化,以臻勝境,超乎尋常。佛教界那幾位“肉身”,便是“金剛不壞身。”它可以保存很長時間,百年千年,甚至與世同在。
是啊,周鳳臣老人生前行善樂施,信佛茹素,吃苦耐勞,加之她處變不驚,榮辱坦然的人生態度,正暗合了佛教義理,更加證實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論理真在。
海軍總醫院副院長、世界醫學氣功學會副主席馮理達教授1997年參觀後留言:“鳳臣老人生前身後留給世界科學的寶物是我們急需大力研究的,也是需要抓住機遇,埋頭苦幹的……”
北京大學哲學系強昱博士考察後感而言之:香河老人的生命奇跡,是傳統文化歷史價值的再觀;香河老人又是一個道德典範,他平凡而又極不普通的人生告誡我們,只有做一個符合時代道德要求和價值規範的人,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自覺人生。
自覺人生,即覺悟人生,隨之再奉獻人生。這便是“生活禪”播送的慈悲喜舍的美好種子!
邇年,為了便於前來參觀的人更全面、準確地瞭解“香河老人”,周鳳臣的家人在有識之士的資助下,在小院東側又蓋起兩間磚瓦結構的展室,將相關的圖片配以翔實文字說明一併張列上牆。老人遺體在專家的建議下,不再讓人進室內瞻仰,可以透過玻璃窗一視真容。10年來,海內外參觀者近10萬人次。大門沒有掛匾,外觀仍是平常人家,也不向參觀者要一分錢。
“香河老人”的長孫楊學強深有體悟地向人陳述、呼籲,我們十分希望有關部門儘快組成專門的研究小組,給人們一個正確的說法;再為老人建一個較為像樣的展館,以替代目前這種家庭接待方式,使更多的人都能瞭解人體生命科學,從真正意義上,破除現代迷信,以利社會,昭示世人。
不管誰說,眾說云云;不管誰看,眾生芸芸。
我們一起來誦《金剛經》的真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由此可見平常道成的香河老人,可謂是乘願再來的—菩薩。